开SU7 Ultra的女网红, 捅了雷军一刀
- 2025-07-09 19:59:28
- 835
当网红车企遭遇网红,一堂生动的公关课程随之上演。
前几日,一辆闪电黄配色的小米SU7 Ultra冲上绿化带,车头严重损毁,两根金属管穿透后车厢,距驾驶座仅咫尺之遥。
事情起源于百万粉丝的抖音博主@小悠米er,视频中她驾驶着小米 SU7 Ultra,标题醒目地写着 “这刹车又失灵......” 并在评论区补充称自己踩了两次刹车,但车速并未降低,最终靠撞树才得以停下。
要知道,刹车失灵对于一家车企是致命性的打击,因此迅速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然而,眼尖的网友却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女网红在驾驶时穿着高跟鞋。
于是看似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背后却牵扯出诸多复杂的商业因素、舆论导向以及交通安全等问题。
一场“刹车失灵”罗生门事件
事故现场触目惊心,加上小米汽车的网红属性,很难不引起人们关注。
这场事故发生在雨后路面,现场视频显示车辆损毁严重。车头近乎报废,金属管穿透车厢的惊悚画面引发全网关注。女网红在原始视频中坚称“踩了两次刹车都毫无效果”,暗示小米汽车存在安全隐患。
但舆论还没等来发酵的机会,女网红的厚底高跟鞋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网友纷纷质疑:穿高跟鞋开车本身就违规,到底是刹车真的失灵,还是操作不当引发的“刹车失灵”错觉。
面对汹涌的舆论质疑,女网红先是悄然修改了视频标题,试图弱化 “刹车失灵” 的表述,随后在评论区改口称可能是穿鞋的问题,最后干脆删除了整条视频。
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一旦发布便难以彻底抹去,该事件已然引发广泛关注,各种猜测与讨论甚嚣尘上。
其实我国交通法规早就明确禁止穿高跟鞋驾驶机动车,目的就是为了保障驾驶安全。
毕竟穿着厚底高跟鞋对踏板的感知是很弱的,这一点老司机再清楚不过了。
随着事件的发酵,更多令人意外的细节浮出水面。
这辆出事的小米 SU7 Ultra 并非女网红所有,而是原车主刚提半个月的新车。当天原车主将车借给朋友,却没想到朋友未驾驶,而是让女网红开上了路。
这件事诡异的地方在于正常车主出险流程应是报警、联系保险公司、车辆定损,而该网红第一反应却是拍摄视频指控车企。
这种“事故即内容”的思维,折射出部分网红对公共责任的漠视,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习惯性的抱着搞流量的想法。
更深层的商业动机藏在她的账号历史中。此前她频繁晒出SU7 Ultra炫富视频,被质疑“租车充门面”。
在网红圈层,豪车已成为抽象营销的必备道具,抽象营销的魔力咱们屡见不鲜,正如“油王”田一名通过魔性广告一个月接下13单商业合作,播放量动辄破2000万。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事故与小米汽车无关,否则很可能会点燃第二波舆论风暴。
当荒诞成为流量密码
有网友质疑该网红第一时间发视频,就是为了搞流量。
这个观点虽然有些腹黑,但其实在网红界倒也算正常,毕竟流量大于一切是这里最坚实的规则。
最近,田一名为麻辣王子拍的广告彻底出圈了。
视频中,田一名以浮夸的妆容,妖娆的造型,把本就有些油的麻辣王子搞的更油腻了,评论区直呼放过。
但效果是显著的,网友不仅记住了“麻辣王子不做甜口,专攻麻辣”的卖点,还成功记住了田一名。
还有前段时间的音乐达人@豪哥哥将印度神曲改编为《刚买的飞机被打啦》推广深蓝汽车,虽引发跨国争议,却让品牌声量暴涨。
这些都是品牌拥抱网红流量生意的最好说明。
从商业模式看,网红提供六类认知价值:流量价值、心理唤起价值、品牌价值、支持心理、模仿价值和号召价值。
而小悠米er试图利用其流量价值(百万粉丝)和模仿价值(炫富人设)构建商业基础,却违背了更根本的责任伦理:
交通法规在流量面前形同虚设。穿高跟鞋驾驶不仅违法,更可能面临扣分及200元罚款;若造成事故需负全责。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搭载不少传感器,理论上可自动记录事故前的油门以及刹车数据。车企可借鉴此技术,在车主指控故障时自动释放行车日志,形成技术自证防火墙。
当然了,加强用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像小米 SU7 Ultra 这样性能强劲的车型,其驾驶操作和传统燃油车存在一定差异,部分用户可能对车辆的性能和操作并不熟悉。
小米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如线上线下培训、用户手册优化等方式,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驾驭车辆,减少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风险。
车圈顶流的烦恼
小米汽车虽身处顶流之位,却也深陷成长的烦恼之中。
上述的网红借小米汽车搞流量是一方面,如今小米YU7的上市同样没逃过这个烦恼。
例如前段时间,又媒体在赛道测试小米 YU7 Max 时,车辆刹车片起火。小米汽车回应称,是在极端测试条件下,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起火,制动系统整体功能正常 。
但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刹车片起火事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的担忧。
之后在7月1日,部分消费者质疑小米 YU7 疑似偷改汽车配置,下单时显示标准版和 Pro 版均有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功能,订车后却发现只有 Max 版本具备该功能。
尽管小米汽车客服承认此前专属配置单 PDF 文案存在错误并致歉,但对于消费者退定金的诉求予以拒绝。
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矛盾,损害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负面舆论极易迅速发酵,对品牌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
对于小米 YU7 而言,如何在舆论漩涡中重建消费者信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还有多家车企更是直接开启 “截单” 模式。蔚来、智界、智己、极氪、阿维塔等纷纷推出针对小米准车主的补贴政策,小米准车主锁单后转投这些品牌,即可获得 5000 元的定金补偿,这些都是顶流需要面对的烦恼。
面对未来,小米汽车还需要警惕危机的产生,毕竟淘汰赛阶段容不下犯错空间。
- 上一篇:高考后张桂梅又一次躲到门后
- 下一篇:高考后张桂梅又一次躲到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