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的增长空间和内在价值
- 2025-07-17 04:08:55
- 261
阅读提示:作者是经济学出身,目前为金融从业者。文章的目的很明确:给读者朋友提供投资机会,帮助大家以合理合法的方法尽可能快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文风遵循简洁、逻辑和常识的规则,投资偏向长期、低估、分散的风格。通过核心竞争力、成长空间、内在价值等三个方面的判断,寻找并买入投资标的。
企业衰落
上一篇文章《爱尔眼科——长期的竞争力在哪里》,主要分析了爱尔眼科的竞争能力。文章末尾提到,大部分公司在面临经济下行时,都是保价控量,而不是“降价促销”。因为文章太长,没有展开讲。这里补充一下。
第一,经济下行期,降价的效果不明显。比如一辆车,原来卖50万,现在降价5万元,价格仍然不低,在经济不景气时,10%的折扣拉动销量有限。一方面,大家没钱了,收入大部分都是打折,消费收缩得很厉害。原来没钱买的客户,现在仍然没钱买;另一方面,在意价格的客户会形成价格预期,认为未来价格还会降,仍然持币观望。如果降价到30万,确实立竿见影。但这会带来第二个问题。
第二,价格与产品的品质相挂钩,降价很容易给消费者一种印象,那就是品质降低了。一般来说,行业内,不同企业通过价格来给定位产品。高价格对应好产品,低价格对应劣等品。当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推出自己的产品,市场便自动形成产品梯队,供不同的消费者选用。比如电动车行业,特斯拉是龙头标杆,他的配置和价格确定后,其他企业会自动对标,推出其他价格的产品。有钱的买特斯拉,没钱的买比亚迪。
价格梯队形成后,一般会保持稳定。各家企业井水不犯河水,有竞争但是不会太激烈。如果有人降价进入对方地盘,对方会激烈反抗,最终结果可能导致大家都不赚钱。而且,降低自己的价格,会扰乱自己的定位,对长期发展不利。比如特斯拉如果变成滴滴专用车辆,年轻时尚的形象就没了,估计未来很多人就不愿意买特斯拉了。
所以,如果不是特别困难,企业一般都不会自降身价迎合市场趋势。基于以上原因,不少名噪一时的企业最后被淘汰了,少部分企业通过转型继续发展。历史的发展,往往不是旧事物改变,而是新事物替代旧事物。这可以说是进化论在经济领域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腾讯阿里站在风口上——如何测量市场的温度》中说,即使AI是科技革命,那最后成长起来的企业大概率不会是原来的互联网巨头,比如腾讯、阿里等。我为什么喜欢传统行业,而对科技行业抱有谨慎态度,除了股价原因,也是基于此。因为传统行业基本上一直保持不变,长期持有更保险。
好,我们接着分析爱尔眼科。
应该说,爱尔眼科本身还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龙头地位和市场占有率都比较稳定。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与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无法拉开差距。这种差距是70分与80分的差别,而不是60分和90分的差别。后者明显不一样,我们可以一眼就判断出来,得90分的学生是好学生。像这种情况,如果投资,最好不要重仓,先买一些看看。如果未来确实有了护城河,再重仓。当然,随着我们投资经验的增长,原来看不懂的地方,现在能看明白了,也可以重仓。
既然要买,那就得看价格。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价格不关键,因为企业未来肯定会增长,企业价值会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只要不是站在股价高岗上,未来的收益会很丰厚。即使站在高岗上,也能回本盈利。但没有护城河或者护城河不深的企业,就要严格控制买入价格了。我们知道,内在价值取决于核心竞争力和增长率。既然爱尔眼科的竞争力一般,那就需要看未来增长率了。
未来增长
爱尔眼科的主要业务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屈光项目,主要是治疗近视和远视问题;第二,白内障项目,治疗老年人白内障问题;第三,视光服务项目,主要是验光配镜。上述业务占了营收的70%,是业绩的基本盘。
对于上述业务,未来会如何发展呢?我们先看好的一面。
第一,老龄化会导致白内障人数增加,有利于业绩增长。下面一段话摘自爱尔眼科年报,“截至 2023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从 2000 年的 1.26亿人增加到了 2.96 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10.2%上升至 21.1%;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 2.16 亿人,占总人口数达 15.4%。随着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预计2050 年老年人口将达 4 亿以上。由此可以预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将持续增长,老花眼相关治疗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白内障的发病年龄是50岁以上,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来说,70-80岁的时候,白内障会达到影响生活的程度,需要治疗。官方没有70岁老人的人数增长数据,不过根据上面的统计,大致增长率维持在3%-5%之间。所以,可以预计爱尔眼科的白内障业务,大致能保持5%左右的增长。
第二,青少年近视情况增多,有利于业绩增长。同样,爱尔眼科年报中提到,“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9%(其中,小学 36.7%,初中 71.4%,高中 81.2%),在已经近视的学生中,轻、中、高度近视分别占 53.3%、37.0%、9.7%,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高度化的形势仍很严峻。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及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应用普及,网上上课、网上办公、网上娱乐、网上社交的趋势化加剧了用眼强度,对视觉健康造成更大影响,干眼症、高度近视带来眼疾病等治疗需求持续增长。”
因为电子产品的泛滥,近视问题几乎只会加重而不会减轻。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近视人数约26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34亿。按此推算,2023-2030年间的年增长率约为4.3%。但近视问题需要做手术的比例不好判断。简单起见,我们可以暂且使用这个增长率作为,视光服务和屈光手术的业绩预期。
综上,基于自然增长的需求,爱尔眼科的业绩大致会有4%-5%的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们看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地方跟其他公司一样,就是大环境不好,大家都没钱,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国内的近视手术大致在1万-5万,属于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消费。2023年,爱尔眼科实现门诊量 1510.64 万人次,同比增长 34.26%;手术量118.37 万例,同比增长 35.95%;实现营业收入 2,036,715.67 万元,同比增长 26.43%。扣除掉不需要手术的视光服务,大致一台手术收入1.5万,属于中高端水平。如果说白内障疾病只能手术,那近视问题则有很大选择。
一般来说,大家有钱了,会花钱变得更美。但没钱了,变美的需求就会萎缩。做近视手术的人,大部分还不是因为近视太厉害,必须手术,而是觉得戴眼镜不好看或不方便,希望通过手术一劳永逸地解决近视问题。我接触的近视者,大部分都是戴眼镜,只有几个女生做了手术。这几个女生属于爱美的一类,家里不缺钱,而且愿意花钱在身上开刀。总的来说,近视手术属于非必要手术,反而配眼镜是刚需。敏感的朋友看到这里,会问道,是不是有眼镜类上市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我们想到的,资本市场也想到了,这类公司估值高的吓人,比如博士眼镜,市盈率70多倍。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啥事都干不了。对于近视手术这种非必需服务,即使近视者人数众多,但最后转化成坐在爱尔眼科手术台上的人不一定会增加。所以,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以上基本面分析的结论是我自己基于以上逻辑推出来的,不是一定正确。如果有人能看到我看不到的东西,或者了解到我不知道的逻辑,能很有把握地确定爱尔眼科的业绩肯定还会快速增长,那就可以加大投资。我看不到,说明我看不懂,我就没法大仓位投资。应该说,我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比如2020-2022年,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甚至疫情期间,商务宴请明显减少的情况下,白酒业绩竟然增长很好,股价也涨得猛,我实在看不懂。后面市场解释是压货和基金报团导致上述反常现象,但这都属于马后炮分析,没法验证(散户做不到,机构投资者或许可以)。所以,我的分析只是帮朋友们打开思路,而不是真理。
虽然需求上,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不容乐观,但并不说不能采取措施维持增长。爱尔眼科一直通过收购兼并作为公司战略,不停地扩张规模。2023年只有300家医院或诊所,2024年上半年就增加到了500多家。纳入报表的公司越多,业绩显然会增长,只要不停地收购,规模就能一直扩大。直到收购到垃圾公司,业绩不增反降。我不喜欢这种收购型增长,更喜欢内生型增长,既然花钱买公司就能增长,作为股东,我何必花几千万请管理层做这事呢?而且,兼并收购很容易藏污纳垢,成为管理层利益输送的手段,几乎肯定会损害公司长期利益。目前看,爱尔眼科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还能保持稳定,只是资产周转率降低,经营效率下降,还不存在以上问题。
以上是关于增长率的分析,文章太长,我们下一篇再测算一下爱尔眼科的内在价值。
以上是文章所有的内容。欢迎关注本号,我们下一篇见。
- 上一篇:宁静快哭了
- 下一篇:美抗议者问难道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