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多面开花!

  • 2025-07-24 17:53:06
  • 866

本赛季全国短距离赛场实现了一波又一波的突破,这让一直观看比赛的观众直呼过瘾。从4月开启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到7月的最后一场大奖赛,六站赛事中几乎每一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运会年,大家似乎都铆足了一股劲,朝着最高水平去迈进。本赛季大奖赛的赛场,多个项目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年轻人不断用他们的表现展现属于新时代的speed。

从肇庆站开始,今年全国男子百米就展现出较高的水平。在半决赛中江西选手朱亚坤在顺风2.6m/s的加持下跑出10.16秒,江苏名将陆伟一则在正常风速下跑出10.21秒的个人新高。

决赛中,陆伟一启动迅速,力压何锦櫶、谢震业等一众名将,以10.18秒率先撞线,成为江苏省第三位打开10.20秒大关的运动员,距离隋高飞在去年创造的10.15秒的江苏纪录仅差0.03秒。

江苏男子短跑拥有很强的人才储备,多人具备10.30秒以内的实力,这也体现在他们的接力上。在蚌埠大奖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由张东海(PB10.47)、隋高飞(PB10.15)、陆伟一(PB10.18)、陈锦丰(PB10.27)组成的江苏队跑出38.49秒的成绩,创造中国省队历史的最快纪录。

在大奖赛六站赛事中,广西选手邓信锐无疑是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运动员。今年他一共在嘉兴、重庆(国内第一)、榆林三站比赛中登顶男子百米冠军,并多次跑出10.20秒左右的成绩。

重庆大奖赛男子百米半决赛跑出10.18秒,生涯首开10.20秒大关,决赛紧随泰国选手汶颂获得第二,并跑出10.20秒的佳绩。榆林大奖赛连续跑出三枪高强度,10.26秒、10.19秒、10.11秒。10.11秒成为全国男子百米并列历史第七人,创造了本赛季中国男子百米的最好成绩。

2023年之后他饱受腰伤困扰,经过一整年时间的调整,今年邓信锐以稳定的发挥惊艳所有人。他还将继续冲击今年东京田径世锦赛的百米单项资格,不论是以积分达标还是以成绩达标的方式。这个赛季的邓信锐一定还会跑得更快。

上文已经提到的榆林大奖赛,是创造了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百米的历史最高水平。决赛的前三名选手都打开了10.20秒大关,这在历届大奖赛上是从未出现过的场景。

第一名邓信锐10.11秒,全国并列历史第七人,赛季已经三次打开10.20大关。陈佳鹏10.16秒,创造了他在国内赛场上的最好成绩。邓智舰10.18秒追平了何宇鸿保持的四川纪录,个人也是首次打开10.20大关。

决赛七人跑进10.30秒,第八名也是10.30秒的成绩,整体水平如此高,也只有2021年陕西全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可媲美。

截至目前,全国男子百米共有16人打开10.30秒大关,其中11人达到国际健将(10.25)的标准,4人打开了10.20秒大关,水平非常高。

16人打开10.30秒,已经追平了2024年打开10.30秒的人数,同时也高于2021年陕西全运会周期的11人打开10.30秒的人数。况且锦标赛、冠军赛、全运会这样的重要比赛还未开始,选手们的竞争就已经如此激烈了。

今年我们还能看到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汤星强等中国短跑的前辈们依旧奔跑在大奖赛的赛场上,他们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的末期。但令人欣慰的是,以邓信锐、施君豪为代表的新生代选手正在快速成长,他们用一个个亮眼成绩证明自己有能力接过前辈的接力棒。

正如苏炳添在榆林站赛后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选手:"要沉下心来专注训练,远离外界纷扰。"这番肺腑之言,不仅是一位前辈的谆谆教诲,更是中国短跑精神的薪火相传。

如今,这场新老交替的接力赛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期待年轻一代能够传承老将们的拼搏精神,将"中国速度"的辉煌继续书写下去,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今年上半年,全国男子200米就展现出巨大的进步势头。在蚌埠大奖赛,三人改写全国历史前十榜单。广东小将施君豪预赛跑出20.40秒,成为全国历史第四人。目前他跟随袁国强教练一起训练,也是苏炳添之前的教练。今年他在100米、200米项目上接连实现突破,是广东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那场决赛中,施君豪选择了弃赛。而北京名将刘硕元继预赛超风速跑出20.49秒之后信心大增,决赛跑出20.42秒夺冠,成为全国历史并列第五人。

辽宁名将孙清池20.53秒也成功PB,跻身全国历史第10人。上海小将黄友闻20.58秒继续PB,今年他连续在200米项目上实现突破,并拿到了嘉兴和榆林两站大奖赛男子200米冠军,非常有潜力的一位选手。他的教练就是前国家队选手、百米PB10.12秒的许周政。

此外辽宁选手常吉在本赛季也有不俗的表现,在肇庆和重庆两站大奖赛中收获男子200米冠军,并在肇庆站将PB提升至20.61秒的高度,一度领跑本赛季全国最佳成绩。

六站大奖赛结束时,今年全国共有25人打开21秒大关,创历史之最。在过往的任何一个赛季男子200米都没有这样的表现,整体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关键的比赛甚至还没有进行,历史最高人数纪录一定会继续刷新下去。

女子200米赛场,陈妤颉今年三次达到国际健将水平(23.10),其中两次打开23秒大关。在她之前,全国女子200米最近一次打开23秒大关还是在2021年葛曼棋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跑出的22.98秒。

今年的重庆大奖赛女子200米决赛上,陈妤颉以23.10秒夺冠,这是今年大奖赛赛场上女子200米的最好成绩。湖北弹射者队的朱俊颖今年状态也非常不错,在青岛大奖赛跑出23.25秒的个人最好成绩,同场的刘英兰也跑出了23.34秒的好成绩。

目前陈妤颉、李玉婷、朱俊颖、刘英兰是目前实力最接近的几位选手。这种良性竞争环境正在推动中国女子200米整体水平向23秒关口发起冲击,这为全运会积蓄了足够的看点和悬念。

男子400米是本赛季最值得期待的项目,新锐选手们正以集团优势向郭钟泽保持的45.14秒全国纪录发起冲击。蚌埠大奖赛见证了历史性一刻——六名选手同场突破46秒大关,这一壮举远超2021年陕西全运会时的三人纪录,标志着中国400米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现役选手排名在短短一个月内两度刷新:先有郑驰宇以45.48秒登顶,随后刘凯在全国青年锦标赛飙出45.22秒的惊人成绩。更令人惊讶的是,广东名将梁宝棠在榆林站跑出45.99秒的佳绩,却仅能位列赛季第十,足见全国男子400米竞争之激烈程度已今非昔比。

曾几何时,突破46秒就意味着冠军在握,而如今这可能仅仅是争夺全运会入场券的基本门槛。

这场由00后主导的400米革命正在改写中国田径历史。刘凯、郑驰宇、艾力西尔·吾买尔等新星你追我赶,不仅刷新着个人最佳,更推动着整体水平水涨船高。

八年前郭钟泽创造的全国纪录,在这个群星闪耀的赛季显得前所未有的触手可及。全运年,这场关于速度的巅峰对决必将精彩纷呈,而中国男子400米的新纪元,也正在这群年轻人的脚下徐徐展开。

本赛季的全国短跨赛场,同样有非常多的惊喜,时间倒回至室内赛,吴艳妮8.01秒打破女子60米栏的全国纪录、刘俊茜7.47秒,成为刘翔之后第二位在男子60米栏项目上打开7.50大关的亚洲选手,在南京室内世锦赛刘俊茜摘得男子60米栏的铜牌,中国短跨赛场时隔多年再次实现突破。

进入到室外赛季,刘俊茜在钻石联赛厦门站男子110米栏以13.24秒成功达标东京田径世锦赛,徐卓一在日本跑出13.23秒也顺利达标世锦赛,而且距离自己的最好成绩仅差0.01。

吴艳妮在钻石联赛柯桥站女子100米栏以12.96秒成为今年全国首位打开13秒大关的选手。

大奖赛的赛场上,广东名将刘景扬在肇庆、嘉兴两站大奖赛中包揽女子100米栏的冠军,亚锦赛赛场上创造的13.25秒可排在今年全国第三位,是今年女子100米栏的一位实力选手。

福建名将林雨薇今年先是去日本参加了几场比赛,随后连续参加了青岛和榆林两站大奖赛,并连续夺冠,青岛大奖赛她跑出13.01秒的成绩,接近今年吴艳妮保持的今年全国最好成绩。与此同时,今年像河南两位名将戴仪茹、陈佳敏以及福建的姜李韵喆也具备很强的实力。

大奖赛的男子110米栏赛场,19岁的陈圆将成为最耀眼的选手,在嘉兴、重庆、蚌埠、榆林四站大奖赛全部夺冠,并且室外参加的所有比赛保持不败,重庆站逆风跑出13.30秒,蚌埠站预赛13.28秒首次突破13.30,差0.01达标东京世锦赛。

在台州全国U20锦标赛男子110米栏(栏高0.991米)跑出12.96秒,成为该项目世界历史第二人。室内赛连续作战,连续创60米栏的PB,室外赛依旧状态火热,陈圆将可能就是下一位达标世锦赛的选手,而且也是今年全运会赛场最高领奖台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另外,时国兴、张子俊在今年大奖赛上分别跑出了13.44秒、13.47秒的个人最好成绩,也非常值得关注。

男子400米栏赛场今年也实现了一个集中爆发,在重庆大奖赛上,福建名将龚德滨跑出49.01秒的成绩,差一点打开49秒大关,成为继谢智宇之后的全国历史第二人。河北小将徐鑫峰在这场比赛也大幅度实现PB,他以49.34秒获得第二,成为该项目全国并列历史第七人。

此前的嘉兴大奖赛上,浙江小将叶安安跑出过49.43的个人最佳,成为全国历史第九人。叶安安还是上届陕西全运会男子400米栏的季军,当时他才17岁。

为期三个月的室外大奖赛周期,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田径多个项目的集体飞跃。在全运会年的特殊背景下,选手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竞技状态,在多个短跑项目上创造了令人振奋的佳绩——不仅刷新了大奖赛历史最佳,更创造了单赛季单个项目历史最佳的战绩。

我们终于不再是在单个项目上“孤军奋战”,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点突破的喜人局面。从男子100米16人突破10.30秒大关、200米25人跑进21秒400米、6人同场突破46秒,到跨栏项目时隔多年再复苏,中国短距离赛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这种集体性的突破绝非偶然,它折射出我国田径训练体系的日趋完善,后备人才储备的日益雄厚,以及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显著提升。展望八月即将到来的锦标赛,我们期待看到整个短距离项目群的全面提升。希望当下这种多点开花的进步态势能为中国田径在全运会+世锦赛周期注入强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