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业警报! 6月出口狂泻7.8%, 巨头利润蒸发, 好日子彻底到头!

  • 2025-07-25 22:51:35
  • 327

一、 宏观层面:出口量价齐升,6月行情急转

2025年上半年,中国橡胶轮胎出口表现亮眼。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出口总量达471万吨,同比增长4.5%,出口金额835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新的充气橡胶轮胎作为出口主力,出口量453万吨,同比增长4.2%,出口金额801亿元,同比增长4.6%。按条数计,出口量同比增长5.5%,至34895万条,显示出海外市场对中国轮胎产品的持续需求。汽车轮胎出口同样稳健,上半年出口量400万吨,同比增长3.9%,出口金额686亿元,同比增长4.3%。

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隐藏着月度数据的波动。2025年6月,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79万吨、6031万条、138.0284亿元,当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7.3%的负增长;汽车轮胎6月出口也同比下滑7.8%。这表明,尽管上半年累计数据向好,但近期出口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二、 市场层面:降价促销成风,价格战愈演愈烈

尽管出口数据尚可,国内轮胎市场却难掩走低趋势。近期,降价促销氛围在轮胎市场,特别是半钢胎领域日益浓厚。这种在传统销售旺季出现的降价现象,是周期性回落还是内卷式竞争的加剧,尚难定论,但与国内轮胎市场相对过剩的现状息息相关。

国际品牌率先发难:米其林404款产品价格下调,倍耐力28款国产产品降价10-110元/条,固特异3款产品降价117-209元/条,并辅以延保返利等促销。国内轮胎巨头也跟进降价。轮胎市场正经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这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甚至引发部分企业为求生存而降低产品质量,进一步损害行业口碑。经销商赊账模式盛行,资金链风险加剧,整个行业陷入“越降价越难卖,越难卖越降价”的恶性循环。

三、 企业层面:营收增长难掩利润下滑,分化加剧

上半年,轮胎企业的经营状况呈现明显分化。

中策橡胶:营收增长,利润承压。作为国内轮胎巨头,中策橡胶上半年预计营收210亿至223亿元,同比增长13.4%至20.42%,印证了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汽车保有量增加、新能源车配套需求增长的市场拉动。但预计归母净利润仅22.4亿至23.8亿元,同比减少11.81%至6.3%。公告称,利润下滑主要受2024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杭州朝阳搬迁土地处置收益)的高基数影响。分析人士认为,中策凭借规模、技术和渠道优势,未来有望在行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但原材料上涨和外部因素仍对其利润构成压力。

风神轮胎:业绩显著下滑。风神轮胎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尽管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预计仅为9000万至1050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4.49%至60.99%。公司坦言,利润下滑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投资收益亏损等多重因素影响。风神计划下半年从市场策略、技术创新、成本管控等多方面发力,通过降本增效扭转局面。

通用股份:2025年7月15日,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显示,通用股份预计 2025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6,000 万元到 7,50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 73.82%到 79.06%

青岛双星:青岛双星则预计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55亿至1.95亿元,同比下降171.47%至241.52%。青岛双星亏损原因包括新建工厂产能未达预期影响毛利率,以及天然胶价格上涨15%以上推高成本。

四、 根本原因:产能过剩、成本高企与贸易壁垒

轮胎行业当前的困境,根源在于多方面因素交织:

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部分轮胎产区企业扎堆建厂,导致区域性产能严重过剩,部分园区产能利用率不足60%。为消化库存,企业不惜发动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

成本压力:天然橡胶、炭黑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尤其上涨时,直接侵蚀企业利润。同时,环保、人力等成本也在上升。

国际贸易壁垒:美国对华轮胎“双反”税率持续攀升,欧盟REACH法规升级等,为中国轮胎出口设置了更多障碍,增加了海外市场拓展的难度。

五、 未来展望:优胜劣汰,转型求生

2025年上半年已成定局,下半年轮胎行业的竞争预计将更加激烈。轮胎企业的好日子似乎确实过去了。面对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战和贸易壁垒等多重压力,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

未来,轮胎行业或将加速优胜劣汰。那些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即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运营管理降低成本、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控制的企业,才有可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浴火重生,笑到最后。否则,将在浪潮中黯然退场。这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勇气,也考验着整个行业的韧性与变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