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又双叒叕被订单"砸晕"了: 小米汽车产能地狱再升级

  • 2025-07-14 15:16:56
  • 589

雷军在去年SU7发布前就坦言,他最担心两个极端:要么没人买,要么买的人太多导致交付等一两年,到时候被用户骂。结果现实比他预想的更"刺激"——SU7上市后直接卖爆,七个半月就交付了10万辆,把中国汽车史的纪录刷了个新高度。

为了赶交付,小米工厂被迫24小时连轴转,产能比原计划翻了一倍,每月能交2.5万到3万辆车。可即便如此,SU7的欠单还是堆了10多万辆没交出去。

更要命的是,最近YU7发布后24小时就锁了24万辆订单,现在总欠单已经奔着40万辆去了。专业人士算过,2025年想把这24万辆YU7全交完都够呛,更别说订单还在蹭蹭往上涨。

这种"幸福的烦恼"其实不是小米独有。马斯克当年造特斯拉Model 3时也栽过跟头,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天天泡在工厂里,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直接在车间打地铺,后来回忆起来都直呼"这是噩梦"。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也没少经历这种阵痛,订单多到接不住,产能爬坡慢得像蜗牛,最后把用户耐心都磨没了。

对车企来说,产能跟不上比没订单还可怕。用户等久了要么投诉退单,要么被竞品截胡——毕竟现在新能源车市场更新快,友商隔三差五就推新车,谁愿意等个一两年?更要命的是,欠单越多口碑风险越大,万一交付时车辆有点小毛病,负面评价立马被放大,搞不好就把品牌拖进泥潭。

现在雷军就站在这个坎上。SU7的欠单还没消化完,YU7又压上来24万辆,相当于同时要应对两个"产能地狱"。虽然小米已经把工厂效率拉到极限,但汽车生产不是搭积木,设备、工人、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卡壳,都会让交付时间往后推。

不过话说回来,能被订单"砸晕"至少说明产品对了路子。SU7靠生态联动和用户体验打开市场,YU7又延续了这种热度,说明小米的"人车家生态"战略确实戳中了用户需求。现在关键就看雷军能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产能爬坡的速度再提一提——毕竟用户可以等三个月,但等2年谁也受不了。

这场产能大战对小米汽车来说,既是证明实力的机会,也是关乎口碑的生死战。雷军能不能把"泼天的富贵"稳稳接住,就看接下来这半年怎么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