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观察 | 安徽经济“半年报”出炉, 我们看到了什么?

  • 2025-07-23 05:23:32
  • 13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7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对外通报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25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

基础夯实动能积聚

第一产业:夏粮总产量352.4亿斤,增产0.5亿斤,紧随河南、山东,全国第三。

背后,是得益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单产的相对稳定。以播种面积为例,通过稳定种粮补贴、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安徽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播种面积4332.6万亩,较去年增加17.5万亩,实现连续5年增长的同时,增量也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油菜籽产量114万吨,增长2.8%。猪牛羊禽肉产量223.5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飙升20.1%,水产品139.4万吨、增长4.8%。

“粮袋子”满、“菜篮子”丰,3.5%的农林牧渔业增速,托稳了江淮大地经济发展的底盘。

农场夏收工作忙(无人机照片周文娟摄)

视线转向轰鸣的车间。上半年,全省工业整体表现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制造业增长10.4%,成为主要驱动力。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这两大引擎,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120%,工业经济结构在进一步优化。

具体来看,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93.3%,集成电路增长9.9%。41个大类行业中,32个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8%、汽车制造业增长19.9%。从传统家电到“芯屏汽合”,安徽制造的“含新量”肉眼可见,更关键的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2.9%,绿色动能,正勇当“碳路先锋”。

服务业的热度同样耀眼。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4491亿元,增长5.3%。展会现场签约频繁,租赁商务服务增长1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6.2%;交通运输业增长5.6%。1-5月,安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4%,文体娱乐业增速达16.5%,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14.9%。

农业的“稳”、工业的“进”、服务业的“新”,共同拧成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安徽产业的骨骼越发强健。

内需发力投资优化

看消费,市场销售平稳增长,“以旧换新”效果显著。

消费券助力“以旧换新”,商场里,人们排起长队。上半年,智能手机增长9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3%、计算机类商品销量翻了一倍半,这是安徽上半年120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鲜活切片。

“以旧换新”政策催化下,累计补贴80亿元,发放消费券6.2亿元,撬动11.2%的限额以上零售增长。5月末,安徽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49.1%。

线上消费同样火热。快递车穿梭江淮城乡,上半年全省网上零售额2412.7亿元,其中,2013.7亿元是实打实的商品。553家新增线上企业把商品销往全国,带动网上零售额增长10.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现。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下,实体业态不断丰富,山姆、泡泡玛特等637家首店落户,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速超30%,传统超市积极创新转型,零售额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均有加快。

首店经济发力山姆安徽首店亮相合肥

看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

工地塔吊不再扎堆楼盘,转而矗立在铁路枢纽和科技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道路运输投资增长10.8%,铁路运输业增长19.7%,高铁网在群山间铺展。

转型的影子也藏在数据里。在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大环境下,在安徽,企业更多把钱砸向创新,新赛道成了增长引擎。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2%,其中信息服务投资增长55.9%,研发设计投入近乎翻倍。

货架空了,账本红了,安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在消费升级与投资转型的共振中淬炼成型。

外贸突围韧性彰显

流水线昼夜赶制订单,港口集装箱堆成小山。

纵向看,上半年,安徽外贸扛住全球风浪,进出口额冲到458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15.2%。横向看,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12.3、8.2、17.4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6、长三角第1位。

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仍是主力军,占比71.9%,其中,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更加抢眼,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电动汽车塞满货轮,三者出口371亿元,增长67.8%。

民企是出海先锋。进出口2377.5亿元,增长17.9%,占比破五成。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49.2亿元,增长20.9%,占25.1%。国有企业进出口1058.2亿元,增长4.4%,占23.1%。

市场多元化战略也成效显现,不断扩大“朋友圈”,让安徽与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其中非美市场进出口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正在码头装船发往全球市场的奇瑞集团各品牌新车

合肥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484.9亿元,增长14.9%,占进出口总值的54.2%,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617.1亿元,增长34.5%。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182.5亿元,增长23%。同期,对欧盟、日本分别进出口613.2亿元、241.7亿元,分别增长20%、28.1%。

不断加练内功,打好“调”产业结构、“稳”传统市场、“拓”新兴市场的“组合拳”,在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市场方面,安徽货物进出口贸易,展现了较强韧性与活力。

民生根基稳健筑牢

上半年,安徽金融领域保持稳健增长,消费价格整体稳定,就业市场表现良好,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具体看:金融环境方面,存贷款稳定增长,企业贷款增加较快。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8.8%,余额比年初增加590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9.2万亿元,增长9.4%,余额比年初增加589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长12.2%;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4.2%,金融活水“贷”动实体经济效果显著,为下半年甚至未来几年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但整体上看,生活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5%。

就业和居民收入方面,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同比增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1%,为省内消费需求提供了强大动力,助力经济稳步复苏和长期发展。

“人才兴皖‘就’在江淮”安徽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省级系列就业招聘会现场

就业饭碗端牢了,钱袋子也更鼓了。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1元,同比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0元,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6元,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5.5%。这一趋势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并助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形势怎么看?

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为观察安徽阶段性发展提供了窗口。

从中,有人看到了挑战。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7%,反映出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下的压力。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仅微增0.1%,说明整体投资动能仍显不足。此外,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小幅上涨,核心CPI上涨0.8%,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内需复苏的基础有待巩固……

但更多人,既正视困难,更看到稳固向好的态势和积极因素。

“主要指标平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速好于年度预期目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陶宗华在发布会上表示。

诚如所言,作为主要支撑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4%,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引领增长的“火车头”,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品成绩亮眼……都展示着安徽在向“新”而行的征程中,步履铿锵。

滚石上山不停歇,提振信心是关键。相信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特别是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安徽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推动经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发展信心,用足用好政策,积极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奋力‘三个往前赶’。”陶宗华如是说。(记者孟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