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强基 生态聚链! 济南加快推动标志性产业链能级跃升
- 2025-07-17 14:27:32
- 757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在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济南工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立足这一坚实基础,济南市擂响战鼓,擘画工业发展新蓝图。
5月14日,济南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谋划未来实现工业“更强”之路。在这次会议上,济南市提出,“把准工业强市建设主攻方向,聚焦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逐链开展产业研究谋划,分类培育重点产业链,动态优化产业链体系,以产业链能级跃升引领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记者从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锚定2025年13个标志性产业链群营收规模总量达到1.1万亿元的目标,济南市将从项目建设、产业链“建强延补”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产业链能级跃升,为工业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二期项目(许凯摄)
加快招引落地
重大项目做优做强“13+34”产业链
2025年是济南“项目提升年”。济南市持续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将重大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支撑,加快推动产业链能级跃升。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把“13+34”产业链作为工业强市建设主攻方向,在明确区县(功能区)、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基础上,推动差异化分布、集群化发展,构建起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生产力布局。同时,坚持做大“存量”、发展“增量”,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据悉,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立足济南产业发展实际,按照“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发挥“总链长+链长+链主”工作机制优势,聚焦“13+34”标志性产业链体系及各区县“X+2”和各开发区“N+1”主导产业,瞄准产业链群“建强补延”需求,动态更新产业链招商图谱,按图索骥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靶向出击、精准招商,进一步完善链群培育体系,切实提升招商质效。“具体在项目招引建设上,我们将加快招引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着力做优做强“13+34”产业链,力争2025年13个标志性产业链群营收规模总量达到1.1万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围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产业链重点项目策划、储备和实施力度,指导链上企业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再贷款等中央资金支持;对产业链重点项目,实施“一对一”靠上跟踪服务,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持续简化办理审批审查程序,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持久接续的“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今年1-6月,济南市已压茬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04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13个。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二期、金雷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伊莱特整体超大型关键核心锻造零部件生产、鲁欣科技新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推动“建强延补”
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企业是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产业链能级提升的重要力量。济南市高度重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注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依托天岳先进这一龙头企业,槐荫区集聚集成电路链上企业50余家,形成了“材料—装备—设计—封测—应用”闭环式产业链条。其中,天岳先进作为材料端核心,其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并荣膺“半导体电子材料”类国际金奖,实现中国企业在该奖项设立31年来的历史性突破。
汽车产业链同样如此。今年1-5月,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8%,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3.9%。围绕中国重汽、比亚迪、吉利等“链主”企业,章丘区、高新区等周边区域已成功吸引佛吉亚、东风李尔、麦格纳等全球顶级零部件巨头落户,涵盖半导体、座椅、轮胎等关键领域。据统计,仅山东地区就有近400家本地供应商与比亚迪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强大的磁场效应持续释放,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供应商中已有约10家在济南设立生产基地,只为更贴近中国重汽、比亚迪、吉利等整车客户。
不仅如此,技术改造正成为济南产业链“升级”的关键一步。今年5月28日,济南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银企对接会召开。会上明确提出,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推动我市标志性产业链“建强延补”工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处长刘同波表示,济南传统产业占比高,设备更新的空间大、场景多、需求足。经过两轮摸底,济南市有1717家“规上”工业企业在近两年内有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
在相关企业看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并非简单地淘汰落后产能,而是企业发展再攀新高、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山东矗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文彬介绍,该企业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自行剪叉式作业平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已跻身2025中国高空作业机械制造商10强榜单。“为抢抓行业发展机遇,我们正扩建年产2万台高端化、智能化高空作业平台项目,总体融资需求为3亿元,主要用于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建设数智化工厂,集聚新质生产力。未来项目达产后,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国内领先地位,年均产值与收入将双超10亿元。”
构建完善生态体系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动产业链能级跃升,济南的产业升级不仅着眼于增量崛起,也注重存量优化。为此,济南市积极推动企业间的协作与配套,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济南市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工业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化与山东省“十链百群万企”融链固链行动、“一起益企”服务行等活动的紧密有效衔接,持续做好“百场万企”“泉心优供”系列对接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搭平台、拓销路、寻商机、增效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具体而言,济南聚焦链式精准匹配。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聚焦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供需“三张清单”(以链主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需求清单;国有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发布的产品采购、协作配套、技术合作目录清单;专注于细分市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清单),搭建交流对接平台,计划每条标志性产业链每年组织4场以上“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活动,支持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推动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创新、产业协作、产销衔接等关键要素方面加强融通合作,着力打造能级更高、结构更优、配套更全、协作更强的产业链体系。
聚焦助企市场拓展。持续开展“进企业、解难题、稳增长”活动,建立企业诉求办理常态化渠道,鼓励“链主”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开放供应链。深化区域供需对接,加强跨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推动济南都市圈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挖掘订单、拓展市场。支持各区县(功能区)立足本地重点产业链,分行业举办特色化供需对接活动,强化信息共享与优势互补,推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展格局。
聚焦产业生态优化。集聚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商会协会、金融资本等各方资源,促进要素、产品、资源高效流通、加速互补。做实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持续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等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制造业研发中试平台优化布局、共享共用,定期征集发布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榜单,组织中小企业“揭榜”攻关,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合力。(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许凯)